每年春節臨近往往都是家電產品促銷旺季,然而今年,市場“畫風”突變,家電市場“漲聲”輪番進行,部分產品價格上漲。而促使家電業被動漲價的原因主要來自于原材料大幅上漲,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鋼鐵、煤炭等原材料市場上演了一輪報復性狂飆;占據電視成本70%的面板從去年4月價格出現拐點反彈,不同規格面板都出現大幅上漲;空調原材料更是全線上漲。漲價,正成為中國工業血脈的“主旋律”。
1月9日,市場“漲聲”使得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在京召開家電行業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發改委價監局負責人警示家電行業:不得相互串通橫向壟斷;不得實施縱向壟斷;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得哄抬價格;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低價傾銷;不得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實施價格欺詐。
緊接著,次日(1月10日)“2016年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峰會暨中國家電年度發布盛典”在京召開。據了解,來自幾十余家專業機構、協會的業內人士共同討論家電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頂著天花板前行的家電業,在過去一年整個產業處于變革、動蕩、整合、轉型之中,家電產業在大庫存背景下挑起價格戰的開局,使得整個行業受到耗損。
據中國經濟網了解,家電漲價主要受三方面影響:一是市場大宗物料價格普遍上漲,導致家電行業原材料價格明顯上漲;二是包裝、物流費用價格明顯增高;三是政府關停環保不達標企業決心強烈、手段強硬,家電零配件的供應出現緊張。
媒體報道稱,鋼材是家電制造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2016年鋼材價格的大幅上漲,對家電行業采購原料帶來成本壓力。據了解,家電用鋼主要用于外殼面板、箱體、內膽、電機的使用。家電用鋼占家電制造用材的20%左右,其中冰箱占比20%、滾筒洗衣機占比30%,渦輪洗衣機占比11%、微波爐占比30%等。
據往年鋼材價格反映,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15年10月份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鋼企前三季度主營業務虧損超過500億元,鋼材價格連續4年下跌。其時,中國重點統計鋼企的鋼材銷售結算價格不足1.6元/斤,已跌破“白菜價”。
事實上,鋼價報復性上漲也是由多種因素疊加影響的結果。業內人士分析稱,工業去產能、樓市去庫存讓鋼價一路狂飆,“最嚴治超令”下發令鋼鐵物流費用大幅上漲。煉鋼用的兩大原材料鐵礦石和煤炭價格幾乎都翻了一倍,鋼企的生產成本被推高,出廠價上調。有數據顯示,目前螺紋鋼主導市場均價為3506元/噸,突破3500元/噸大關,較去年上漲1686元/噸,漲幅在92.6%。家電網從生意社的螺紋鋼現期圖看到,螺紋鋼近三個月漲了806元/噸,鐵礦石從10月份的約463元/噸漲至發稿前現貨價格為626元/噸。
家電行業使用最多的是冷軋板和以冷軋板為原板的鍍鋅板,分別較2015年同期大幅上漲近85%和90%以上,面對如此大的價格漲幅壓力必然會向消費者轉嫁。
煤炭價格上漲產生多米諾效應
業內分析師認為,這次價格上漲的導火索主要就是消息面上的炒作。去年12月上旬,唐山地區中頻爐要一刀切的市場傳言鬧得沸沸揚揚,這帶動了鋼坯及期貨上漲。
2016年全國煤炭市場供需關系發生明顯改善,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據了解,受北方霧霾影響,自2016年11月初至今主產地焦化廠、鋼廠紛紛限產,國內100家獨立焦化企業及全國高爐的開工率降至72%左右。企業限產和焦鋼淡季導致下游對煉焦煤需求回落。
2016年11月份,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員表示,當前煤炭價格過快上漲是在煤炭供需長期穩定關系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的情況下,在短期內幾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煤炭產量回落、市場預期有所改變等,也不排除有的市場主體借機炒作和囤積。
空調原材料全線漲價
空調漲價的原因則是空調原材料的全線漲價,紙箱,銅、鋅、鋁等大宗材料都在漲價。除了原材料上漲外,交通運輸部出臺限超令和中央環保督察巡回檢查落地,都對上游供應鏈造成緊缺。
據生意社數據,2016年國內廢紙價格平均漲幅為31.28%,“部分地區廢紙價格漲幅甚至將近一倍。”在華南,一級原紙生產廠商主要集中在東莞。2014年以來,廣東省東莞市對“兩高一低”造紙企業進行全面整治與引導退出。2016年5月,東莞市質監部門對外通報,東莞造紙企業已由95家減少到現在的23家,淘汰落后產能約530萬噸,短短一年多時間,東莞市累計關停72家造紙廠。
某空調企業相關負責人向媒體透露:“目前紙箱是有錢都買不到,因為最近環保壓力比較大,紙箱行業是污染最嚴重的行業之一,現在很多紙箱廠都關閉了。銅的價格則相比去年同期漲了30%以上。”
奧維云網(AVC)研究院院長張彥斌表示,當下彩電等商品整體漲價的氛圍也給了空調企業漲價的借口。“但是這輪價格漲了,到了年后,價格未必能立得住。”
在原材料、政策引導、人工及物流成本步步緊逼的情況下,美元加息,人民幣貶值,家電產品漲價似乎已經不可避免。但在整個家電市場消費需求疲軟的大環境下,家電企業僅僅被動對產品漲價,消費者未必會買賬。在張彥斌看來,家電企業應該把本次漲價作為一次契機,通過技術創新與產品迭代提升產品的溢價能力,從而加快向高端化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