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離合器制造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現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公交比新能源乘用車更易推廣。尤其在國內城鎮化仍在持續推進,國家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的背景下,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新能源公交較高的成本可以通過長期運營收回。根據測算,新能源公交,無論是插電式混合動力還是傳統混合動力,通過8年左右的運行,每年可以節約5萬以上的燃油費用,可以完全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的降低,對于各方都是有利的。
充電設施易于解決。公交車可以建設集中的充電場所,同時固定的運行線路也保證了不會出缺電問題。而中國因為人口和住宅密度較高,私人充電設施的解決一直是新能源汽車大范圍推廣的主要問題之一。
公交車對于質量敏感度沒有私人領域高。公交車可以雇傭專業人員進行定期維護和維修,同時對于故障率有一定的容忍度。私人領域如果多次發生路上拋錨或者安全事故,則完全無法獲得消費者的信賴從而進一步擴大市場。
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訴求要強于個人。新能源主要起到環保的作用,節能的作用因為電池和電機成本較高,并不明顯。政府對于環保的訴求要遠強于個人,所以依靠政府買單的新能源公交更能滿足政府的需求。現階段我國新能源公交市場的主力依然是混合動力公交車,對離合器依然存在著配套需求,只有在純電動乘用車在民用市場得到大規模普及時,那么離合器的配套市場或許面臨被替代的境地了。
2月25日,《第五批上海市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車型產品信息的通知》公布,一改此前目錄僅涉及純電動車型的慣例,新增了插電式車型;2月26日,北京再度傳來利好。是日,北京市經信委發布了首批《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目錄》,入圍企業共5家,分別為江淮汽車、北京汽車、比亞迪、華晨寶馬和長安汽車。其中,北汽E150、比亞迪E6兩款純電動車型已完成驗證測試,成為首批示范推廣車型。北京市科委新能源與新材料處處長許心超甚至公開表態稱,北京市將對所有優秀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開放標準和審核過程,并宣布在今年6月份和9月份將公布第二批和第三批的產品目錄。
北京、上海在新能源汽車示范上不約而同的開放之舉使得關于電動車“堅冰”開始融化的討論日趨熱烈。而由于北京、上海兩大牌照資源緊缺城市對電動車牌照的特殊政策,也使得私人消費市場對電動車的興趣大大提升。以北京市為例,在2014年第一次小客車購車指標搖號中,申請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就達到了1428人。
諸多利好頻傳,資本市場上以比亞迪(002594.SZ)、江淮(600418.SH)等為首的電動車企業的個股全線飄紅。以比亞迪為例,26日當天其A股漲停,H股股價亦飆升超過9%。對此,比亞迪財經辦公關總監張小銳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和上海對比亞迪等企業打開大門,這對整個電動車行業都是一個十分明顯的利好,作為企業而言我們十分興奮。而上海和北京所產生的示范作用是否能帶動全國其他城市的陸續放開,比亞迪亦十分期待。”
華融證券分析師趙宇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車將迎來一個拐點,而地方保護松動也將成為一種趨勢,“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城市放開補貼限制,技術和資本的力量將開始發揮更大作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使新一輪的格局有望逐步形成。”
分析人士認為,北京、上海相繼放開新能源汽車產品準入目錄是因為2013年國家出臺的新能源補貼政策明確要求示范城市或區域推廣應用的車輛中外地品牌數量不得低于30%的規定正在逐漸發揮作用。
此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政策一直“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利好政策并不少,但實際收效甚微。從今年年初開始,國家高層領導頻頻到訪新能源汽車企業,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積極信號的同時,亦敦促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相關政策落地效果的發揮。
首先,財政部于2月8日發布的第二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名單便是最為明顯的跡象。此次名單的宣布使得目前新能源汽車推廣范圍覆蓋到40個城市或地區,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有效半徑正在越來越大;隨后,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發改委四部門聯合發布《進一步做好新能源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進行調整,正式宣布以“淘汰式”的方式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趙宇認為,相比于過去“雷聲大,雨點小”的政策,當下的新能源政策開始更為關注落地的實際效果,“相信未來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會越來越系統且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