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去年開始成本壓力主要傾向于人力成本的上揚,國際市場需求也在緊縮。因此,不少裝備制造企業正在摒棄傳統規模經營模式,轉而投向智能化發展,以驅動產業利潤與產品核心競爭力。
壓力
日前在天津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吸引了不少國內外參展商。展會成交量取得了不俗成績。
參展商南央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羊劉強介紹說,裝備制造企業的銷路有很大一部分依賴展會,隨著近年全行業行情回暖,展會上通常能覓得不少商機。其公司產品目前在歐洲市場打開了銷路,盡管出口利潤有所下滑,但隨著海外市場開拓步伐加快,能找到穩定的銷路。
但對行業發展前景,羊劉強有些擔憂。
羊劉強認為,2009年-2010年,鋼鐵等原材料價格上漲是制約的主要因素,近年則是人力成本的快速增加。受控成本影響,行業利潤提升的空間并不是很大。
哈特福機械天津有限公司是臺灣最大加工中心機專業制造商,在天津設有技術中心。公司副總經理徐勇說,去年公司在天津設立銷售中心,重點開拓華北、東北地區市場。
徐勇認為,近幾年盡管原材料價格有所下降,但人力成本上升的幅度高,成為當前最突出的成本壓力。“我們希望通過專注與技術層面研發,提升產品競爭力,以緩解成本壓力。”
事實上,由于行業門檻不高,行業協會的統籌偏于業務而非強制,行業競爭激烈的問題一直存在,很大一部分產能聚集在低水平重復建設中。多位參展商希望改變行業標準過低的現狀,通過提升行業標準不但提升產品的整體品質,也實現類似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果。
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化生產成為本屆展會的主題和重心,不少參展商攜自動化生產、智能識別、安卓系統操控的裝備制造產品參展。
我們了解到,裝備制造業作為制造業的基礎,近年受成本影響,利潤率和智能化水平不高。“不加快智能化發展,提升產品競爭力,企業就難談發展。”
徐勇認為,企業近幾年組織了數十人的研發團隊,這項投資的回報相當劃算。在激烈的競爭中,有實力的大企業往往能脫穎而出,在高端產業層面站穩腳跟,從而獲取較高的利潤回報。
作為一汽豐田供應商之一,天津神技夾具設備有限公司營業部負責人劉莉說,公司近年抓住市場機遇,推出了一批符合智能化發展趨勢的產品。這些產品去年訂單在200萬元左右,今年僅幾個月時間就已超過400多萬元。智能化產品產銷量增長的趨勢明顯。
我們注意到,西門子、安川、上海發那、大連光洋科等機器人領域的企業紛紛到場。現場展出的搬運機器人、焊接機器人、智能控制機器人、編程機器人等,成為展會現場受歡迎的“新寵”。展會還設置了專門場館用于全球工業機器人展出,近200家相關企業亮相。視覺機器人、水下機器人、智能機械手、編程機器人、材料加工機器人等,吸引許多觀眾駐足觀看。
據行業研究機構高工產研預測,中國工業機器人產值空間在3100億元-6880億元。專家分析,機器人產業鏈包括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整機和下游應用。其中,上游中國欠缺,與國外技術差距較大。因此,國際機器人企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
優勢
據了解,一些地區加大產業扶持力度,作為實現區域轉型升級的重要渠道。
在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高端裝備制造業被列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十二五”規劃建議,需從制造業升級及新興產業兩個角度談及高端裝備制造。
在智能化發展前景方面,天津市濱海新區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有關負責人認為,天津市作為我國重點發展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在造修船、航空航天、風電能源、汽車裝備、港口機械、重型裝備、大型鑄件、電子信息、生物制造等領域,都存在很大的工業機器人使用缺口。
在“十二五”期間,天津市將建設5個超千億元級裝備制造業基地,并在汽車、機械裝備制造和大型鑄鍛件,以及高檔金屬制品三大領域,重點打造17個百億元級特色產業集群。
振威展覽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天津市作為我國重點裝備制造業基地,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巨頭關注。近年天津市迅猛發展的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生物制藥、造修船、港口物流等產業龐大的生產設備需求,也成為吸引國內外知名設備制造企業落戶天津的原因。